為農後澆水工程幾經變革,先水管手工再挖掘灌溉渠,後陸續設八條管線裝四十幾個灑水頭,含蓋全部園區,從此輕鬆方便又不至澇旱不均。R園水果區一直沿用渠灌方式,照片中可見縱橫交錯鋪設之塑膠溝床,但仍有乾濕難全,如今也接受小蘇建議裝灑水頭,我每次代澆水也方便了,只要開一個水閥水果區像下雨般輕飄均勻,唯一缺點是以後草長更旺,割草工將大幅增加。

 

澆水R1011014- (2A)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日鋸除枯槁百香果藤,剩下棚架中央相思樹主幹,今帶鏈鋸機來鋸掉,為割草方便不能有冒凸樹頭,先挖掘半尺深及寬廣足以容納鏈鋸工作之空間,鏈條遇土易磨損,還將樹頭沖洗乾淨,準備工作大費周章,鋸除再分切數段費不到五分鐘。

百香果1011007- (3a)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老地主生前手植之兩株野生百香果,頗受歡迎但盛產時遭六月暴雨肆虐枯死一株,僅存一株加倍照顧,又繼續採收兩個月,近日天乾旱發現葉軟垂,雖立即澆水仍慢慢枯萎,百香果壽命本來就是三-五年也算壽終正寢,將聳立棚架中央相思樹幹及枯槁百香果藤全于鋸除。

百香果1010927- (2a)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東南亞大木瓜18粒種子,分六盆各置三粒,發芽率高很成功,每盆至少發兩芽,汰弱留強每盆一株,迄今已逾兩個月,今出盆定植園中。六月豪雨木瓜樹被泡死的前車之鑑,挖掘植穴.扮基肥.運土作高畦防淹, P園中種植四株分與O園兩株,唯O園諸農全部請假,不知其打算種何處,暫時連盆假植於菜畦旁。

木瓜.柬1010929- (1)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年度盛事文旦成熟採摘,貴賓分批光臨賓主盡歡,已將最美的景觀呈現親友,喜樂之後觀瞻退居其次,保護植栽為首重,架起醜陋防風網,對抗為期長逾半年的東北季風,委請小蘇將東面及北面數十公尺遮蔽蓆鋪紮上架,活動式擋風帆再立園中,去年印證確有實效,也就顧不得美觀及妨礙割草機運作了,未雨綢繆期盼明年園美果豐收。

種植.防風網1010926- (2A)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梯次摘文旦屬中學同學,因為散居美國、大陸、高雄邀約困難,協調湊出十一月初全員齊集,但是文旦不能等到那時,今僅半數參與親手摘,各戶除自用外還要為一家遠方同學摘存,如今僅存碩果都在樹巔高處,前「腿」之鑑不准爬高,帶來高枝剪摘取,因費時費力少年郎還是紛紛上樹,連David親家公「老玩童」都上樹了,同心協力幫我將之全部摘完。

1010923- (26a) 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O園趙園主購地之初勤於農事自稱「長工」,但在人生拼事業階段工作忙碌,平均入園每月只兩次,忙時也有一個月不見影,所以戲稱其為「園外」,逢年度文旦收穫期,難得連續兩週日到園採摘, 9月16日要清掃高處剩餘文旦,趙園主爬上樹採摘,未站穩不慎滑下,雖是高度不及一米處墜落,惟因地面是斜坡,右腳拐挫致小腿骨下方1/3處折斷,急送回台中就醫,診斷為封閉式脛、腓骨同時粉碎性骨折,因創口肌肉紅腫,當日手術先以鋼架固定牽引、矯正,待清瘀消腫後再二次手術鎖鋼板固定,以前傷筋動骨一百天,現代科技手術後三天可下床走,兩週可回園割草,已開始籌謀復農慶祝聚餐,並蒙「長工」親自指定好吃餐廳。

1010917- (1A)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今年度第一波東北季風鋒面已侵台,一年前防季風搭擋風網對植栽有防護效果,今年當然得利再往,為美觀不立水泥柱,利用現成樹方便又堅固,用粗鐵絲捆綁支架於樹幹,春夏樹幹加粗極快,如今檢視鐵絲已深陷樹皮之下,緊緊箍勒會阻隔水養份流通,樹木生長因春秋材密度不同形成年輪,其寬度就代表樹木該年半徑增加尺寸,天天看不覺得樹木長粗了,大樹一年會加粗兩個年輪約兩分到半吋。鋪擋風網前預備工作-先拆卸鐵絲改為釘上鋼棒(釘)支撐鋼管(竹竿),如此不會妨礙樹木生長,也比原先牢固還可當單槓練習引體向上。

種植.防風網1010704- (2a) 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首批葫蘆四月初定植,因出芽率差末批六月才移植園區,但遭颱風僅葡萄架邊幸存一株,近來結了三條長柄葫蘆。

葫蘆1010912- (1A) 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年一度盛事文旦採收貴賓齊聚(這是去年報導榮登點閱第一名),依例白露後首假日分三梯次歡聚摘文旦,三天前入園路侵道雜草割除,社區道旁金露花樹籬修剪,O&P園週前全面割草,如今草葉初萌碧綠宜人,採摘文旦走踏其間賞心悅目,週六第一梯次子姪輩及莊園鄰居,難得是初見四個月大的姪外孫,新生兒光臨讓眾親沾喜。

1010908- (22A)  

文章標籤

楊老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